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第三届甘肃省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简介
作者:甘谷加林    发布于:2012-11-28 01:15:21    文字:【】【】【
摘要:李永生编号为310

第三届甘肃省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简介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2012-11-22 07:44 进入论坛   一、甘肃省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

  编号101 张新好

  男,1971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为兰州市老年公寓服务员。张新好在部队服役期间,曾因营救一名落水后生命垂危的大学生和长期照顾一名卧床多年的老人而两次荣立三等功,并多次受到嘉奖。在兰州市老年公寓当服务员后,每天起早贪黑,如待亲人一样,悉心陪护行动不便的老人,为他们擦洗身体,照料生活。常常会忙到深夜才结束。无论多忙多累,老人的事情他从不延误,细致耐心的工作让他赢得了很多老人的感激和信任。

  编号102 赵方勇

  男,1965年出生,中共党员,嘉峪关市新河西商贸物业有限公司董事长。16年来,他艰苦创业,在企业长足发展的同时,长期参与社会各类公益事业,仅捐助现金达60余万元。主动招聘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每年都在节假日慰问、帮扶特困职工。曾出资1.5万元帮助一肾病患者就医,感动许多商户自发捐出5000多元。2011年起,赵方勇在全市开展了“‘新河西商贸物业有限公司’圆梦大学社会公益捐助活动”,联合团委设立资助平台,每年拿出15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

  编号103 梁春晖

  女,1963年出生,中共党员,酒泉市春晖有限公司董事长。在酒泉,梁春晖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因为她的一件件善行义举,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从收养肃州区孤儿郭靖、郭涛姐弟开始到资助特困大学生陈晓芳、顾小刚同学,从在自己的企业中安置下岗职工到为边防哨所、贫困山村捐款、捐物,这些年她先后安置下岗职工人数达140人之多,在历次重大灾害事件中捐款、捐物数十万元。

  编号104 张茂龙

  男,1977年出生,中共党员,庆阳市正宁县周家乡乡长。2005年,他得知宁县平子镇15岁的小王初中毕业因家庭贫困辍学在家的情况后,多次与兰州电子工业学校联系,为其办妥入学手续,并每月资助100元生活费,助其完成了学业。2006年,他和失业在家的妻子以夫妻名义,把价值1.8万余元的衣物捐赠给少数民族的孩子。2007年任团县委书记后,想方设法为农村青年寻找“零学费”的职业培训机会,为农村留守儿童制定帮扶政策,为贫困大学生筹集学费。在希望工程的实施中,他想方设法筹集善款45万余元,资助贫困学生300余人。

  编号105 蔡静海

  女,1975年出生,中共党员,张掖市甘州区地税局干部。当临时工时,她就开始救助3名贫困学生,15年来从未间断。2003年,13岁的民乐小女孩小学毕业后,由于家境贫困被介绍到蔡静海家帮忙带小孩,蔡静海资助她继续学业并考取了大学。

  编号106 张斗魁

  男,1938年出生,中共党员,凉州区永昌镇校东村村民。1993年,他看到永昌镇部分“五保”老人缺衣少穿,连续5年向全镇100多位“五保”老人捐献衣物;1998年开始,连续3年向全区1200位“五保”老人捐赠衣物;2002年,张斗魁家的果树因霜冻几乎绝收,他还是继续向62位“五保”老人捐赠毛毯;2003年,他动员群众为校东村小学捐资2.1万元,个人捐款3800元,为村里建起了电脑教室。

  编号107 张福友

  男,1964年出生,中共党员,古浪县西靖中学教师。得知学校一些贫困学生为上学的费用发愁,张福友和在美国留学的亲戚刘吉成取得联系,于2006年共同发起了“一对一、献爱心”贫困学生救助活动。张福友放弃节假日的休息时间,进山村、跑山路,只身到山区收集学生信息。6年来,张福友和刘吉成共为贫困学生争取了58.6万元的资助款。其中49名贫困生在他们的帮助下圆了大学梦。

  编号108 马静珍

  女, 1943年出生,中共党员,甘肃省国营八一农场退休职工。1960年,马静珍响应党的号召,从上海来到甘肃大河农场。由于婚后一直未育,1970年,马静珍抱养了一出生3天的男孩,5个月后发现男孩异常,后诊断为先天大脑发育不良。她不顾周围邻居的劝阻,42年来对瘫痪在床的孩子不离不弃。1974年,马静珍再一次抱养了一名小女孩,抚养她直至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并有了自己幸福的家。

  编号109 曹兆海

  男,1938年出生,群众,白银市第十中学教师。2012年去世。在白银市第十中学(原白银公司二中)工作的12年中,他创造了连续多年单班高考升学率90%以上的惊人成绩。他资助贫困学生数百人,尤其对贫困学生视若亲生,自己很节省,却经常接济学生。不仅管学习,还管吃、管住、管考,甚至管录取、管分配,管前途。他对特差生也一视同仁,甚至更加关爱。临终前将自己节俭所积蓄的29万元全部捐献给白银十中,设立了教育基金。

  编号110 李国荣

  男,1951年出生,入党积极分子,渭源县五竹镇五竹村六社农民。1983年,和李国荣同村的陶爷爷膝下无儿无女,老人在弥留之际将陶奶奶托付给李国荣,李国荣作出了一生的承诺:“一定尽全力照顾好陶婶……”一晃就是三十多个春秋,在他的精心照顾下,老人如今已是89岁高龄了。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三个孩子也隔三差五的去看望李奶奶,有好吃好用的都先让老奶奶享用。

  编号111 马义哲

  男,回族,1968年出生,群众,临夏州民族学校教师,兼职于英国穆斯林之手国际慈善会临夏办公室。在国外留学期间,他看到许多国际慈善机构对贫困生及弱势群体的帮助和献出的爱心,深受感动和启发,并立下回国后为临夏家乡的贫困学生上学、医疗救助工作尽一份自己爱心的心愿。在马义哲等热心人士的不懈努力下,2004年,英国穆斯林之手国际慈善会向中国贫困地区提供慈善项目援助,开展“一对一”孤儿救助项目。截至目前,有253名贫困孤儿直接受益,接受资助达200多万元。马义哲还争取到唇腭裂免费修复项目,受益人数达368人;争取医疗援助65万元,为869个家庭的白内障患者进行复明手术。

  编号112 张 惠

  女,藏族,1953年出生,中共党员,甘南州合作市绿原美术装璜公司总经理。16年前,张惠听说合作市敬老院有些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毛遂自荐做了敬老院的名誉院长。从此与敬老院的藏、回、汉三个民族的孤寡、残疾老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春来冬去,她为老人们送寒送暖,免费承担检查治疗费用。多年来,个人为敬老院捐资捐物达8万余元,组织社会捐款捐物16万元,还发动自己的儿子组织捐款7.6万元。2008年,她还三次慰问武警和公安干警,捐资捐物12.6万元。

  二、甘肃省见义勇为模范候选人

  编号201 崔延科

  男,1972年出生,中共党员,临夏州永靖县刘家峡镇红柳村党总支委员。2009年6月27日,一辆载有12人、从兰州开往永靖县的金杯客车与迎面而来的大货车相撞,坠入沟谷,多人被甩出车外,生命危在旦夕。危急时刻,开车路过的崔延科立即下车抢救伤者,并火速组织人员将伤者送往医院,办手续、交押金,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类似的见义勇为不下10次。有难必助,见义勇为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事后从不接受对方的报答。身为党支部委员,崔延科还心系群众冷暖,带头致富不忘群众,踊跃捐款奉献爱心,出资几十万元,改善乡村面貌,带领乡亲发展致富。他的事迹被《人民日报》等媒体广为报道。

  编号202 蔺世琦

  男,1967年出生,群众,酒泉市金塔县鸳鸯池水管站职工。他两次跳入水中奋不顾身救人,两次救助车祸伤者;还将女儿捡到的1万元无密码存折,及时上交公安局;经常倡议发起募捐活动,为学校、孤寡老人和贫困家庭送去温暖。

  编号203 马绪明

  男,1951年出生,群众,酒泉市瓜州县七工村农民。2011年7月1日,七工村一位老人骑车带着孩子落入了路边主干水渠里,年近60岁的马绪明面对危难,不顾个人安危,两次奋不顾身跳入湍急水中,解救落水老人和孩子,救出1人。

  编号204 卢瑞斌

  男,1978年出生,中共党员,兰州万众出租汽车公司司机。从2003年到现在,他10多次见义勇为,亲手抓获不法分子3人,免费拉送残疾人200多次。

  编号205 何育强

  男,1983年出生,共青团员,张掖市山丹县大马营乡前山村农民。2007年,发现退耕还林林地失火后,他只身奋力扑火,被严重烧伤。他平时就非常乐于助人,许多人都得到过他的帮助,是村里有名的“热心肠”。

  编号206 包永平

  男,1977年出生,中共党员,岷县禾驮乡哈地哈村灾害信息员。在抗击岷县“5·10”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中,包永平临危不乱,不顾个人安危,用紧急、连续不断的铜锣声呼唤乡亲们快速撤离到了后山安全地带。由于包永平报警及时,全村928名群众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无一人伤亡。

  编号207 王虎全

  男,1962年出生,中共党员,岷县禾驮乡九年制学校校长。在抗击岷县“5·10”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中,他临危不乱,果断指挥,以“一个都不能少”的决心,迅速组织教师将800多名学生和村民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在亲人和家庭遭受不幸之际,他舍小家,顾大家,忘我地连续奋战在抢险救灾第一线。

  编号208 杜广宏

  男,1977年出生,中共党员,庆阳市宁县新宁镇仁堡村人,转业等待安置。2012年,他冒着随时被沼气和污水淹没的危险,两次奋不顾身跳入小区化粪池,解救出落入井中的小孩和其奶奶后,悄然离开,并且事后谢绝被解救家庭的感谢。他先后参加过部队重大演习、维稳、驻训、施工等活动,并在2009年荣立三等功一次,先后荣获“优秀士官”“优秀值机员”“优秀士兵”“优秀专业技术员”等多种荣誉。

  编号209 王正甫

  男,1962年出生,群众,陇南市康县王坝乡李家庄村农民。2011年8月,跳入水中救出一名落水儿童和下水解救儿童的妇女,英勇牺牲。当乡亲们把在河水中浸泡了一天一夜的王正甫遗体打捞出来时,这位舍生取义的汉子双手还在高高地举着,保持着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救人的样子。

  编号210 安拯羲

  男,1962年出生,中共党员,定西市渭源县三合村党支部书记。2011年6月3日,新寨镇派出所张所长要求安拯羲协助抓捕携带枪支的犯罪嫌疑人。当警车行驶到村部一公里处时,发现一人骑着摩托车迎面而来,后面乘坐的另一人手持土枪,形迹可疑。警车立即尾随在摩托车后,摩托车后乘坐的嫌疑人突然举起枪朝冲在最前面的安支书和张所长射击,同时,两名嫌疑人分头向路边的树林中逃窜。冲在最前面的安拯羲向其中一名嫌疑人追去,不料一同跌落山崖,尽管左脚距骨骨折,安拯羲仍协助警方成功擒获持枪歹徒。

  编号211 王 成

  男,1973年出生,中共党员,金昌市永昌县公安干警。2010年,在盘问三名盗窃嫌疑人时,遭暴力袭击,在身负重伤失血达1500毫升的情况下,仍奋力追击歹徒,坚持在第一时间向战友反馈犯罪嫌疑人的特征,直至失血过多休克昏迷,为快速抓捕犯罪嫌疑人奠定了基础。

  编号212 王锡飞

  男,1985年出生,中共党员,兰州市安宁区消防大队安宁中队专勤班班长。他始终忠于职守、英勇顽强,出色地完成了多次火灾扑救及社会救助和各类抢险救援任务。多次救下跳河、跳楼、爬电杆、跳铁塔等轻生人员。特别是2011年在甘肃政法学院从8楼用绳索滑至7楼,成功解救了寻短见女生,化解了危机,得到了家长和学校的高度赞扬。

  (转16版)

  (接15版)

  三、甘肃省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

  编号301 尹建敏

  女,1960年出生,群众,兰州市红古区鑫源天然气有限公司董事长。2001年她只身一人来西部创业,用诚信感动合作单位,感召农户,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在红古非公企业中,她是第一个成立党支部、工会,最早为员工缴纳三金的民营企业家。每月按时给困难户送去生活用品,每月给养老院捐助2000元的米面,并承担了养老院40多位老人的四季衣服,还给养老院工作人员每人每月补助200元;每年为残疾人进行捐助;先后对慈善协会、患病儿童、困难家庭中学生、特困大学生等进行资助。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后,她第一时间发动员工捐款并亲赴灾区送去生活急需品;长期结队帮扶空巢老人,成立“鑫源基金”每年表彰奖励优秀师生。

  编号302 杨碎胜

  男,1963年出生,中共党员,甘肃省肿瘤医院乳腺科主任。二十年如一日,杨碎胜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倾注在解除乳腺癌患者病痛的工作中,大小做过上千台手术,治愈了无数个病人。2007年7月,一位陇南的小学教师被确诊为乳腺癌,在绝望和恐惧中,坚持给杨碎胜送“红包”。杨碎胜在退了多次无果的情况下,只好暂时收下,于手术后将“红包”交由护士长打进了病人的住院押金里。病区的护士长已经记不清楚帮杨碎胜退了多少回“红包”、拒绝了多少次“宴请”了。在他的要求和感召下,全科医护人员都能严格要求自己,从不接受任何馈赠和吃请,做到了无“红包”科室的承诺。

  编号303 郭 斌

  男,1965年出生,群众,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运输部机务作业区机车乘务员。2008年,郭斌冲进火场,将被困的户主救出。2009年,郭斌在建行办理业务时,发现座位旁有个塑料袋里面装有两张支票都是盖好公章的现金支票和转帐支票。他立即向银行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并将东西安全归还失主,当失主掏出一些现金予以感谢时被郭斌拒绝。

  编号304 韩雪琴

  女,1969年出生,中共党员,肃南县马蹄藏族乡大泉村党支部书记。嫁到大泉村后不久,韩雪琴利用闲暇之余做起了刺绣,并将绣好的一幅幅精美的唐卡和鞋垫带到马蹄寺景区请亲朋好友帮忙代销。“一个人富了不算富,能带动更多的姐妹们致富才更有意义。”在做大做强刺绣手工艺品的同时,她在大泉村成立了民间刺绣协会,带动更多的留守妇女制作起了刺绣手工艺品,并让她们赚了钱脱了贫,年均收入都在一万元以上。带领姐妹们致富使她赢得了群众的信赖,村民们一致选举她当村妇代会主任,并被全村党员选举为大泉村党支部书记。

  编号305 刘普国

  男,1952年出生,中共党员,武威市新野麦芽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先后创办了武威市永昌梧桐公司、武威市通宝贸易公司,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2005年,他在武威工业园区投资建设5万吨的武威市新野麦芽有限公司。刘普国不忘回报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先后向地震灾区、学校、五保老人捐款30万元。

  编号306 陈海霞

  女,1988年出生,共青团员,金川宾馆第一招待所餐厅领班。2010年春节前的一个晚上,陈海霞发现一个客户遗漏的高级黑色手提包,她毫不犹豫地火速将手提包送达服务处,并向店长、大堂经理报告,在三人的共同监护下,黑包打开后,装有11万元的巨额现金及12张银行信用卡。后经陈海霞核查无误后,将手提包归还失主。当失主掏出一沓现金以表感激之情时,被陈海霞婉言谢绝。

  编号307 张佰才

  男,1964年出生,中共党员,景泰县佰玲欧式建筑构件厂厂长。他16岁初中毕业开始创业,在30年漫长的创业路上,他学过木匠,当过砖瓦匠,跑过运输,搞过劳务输出,做过服装生意,贩卖过农产品,包过工,办过厂,尝过无数的酸甜苦辣。在经历失败后,他踏上了4年漫长的打工路,还清了所有的债务。张佰才还创办过职介事务所,介绍输出劳动用工五六万人。2003年,张佰才成立了自己的佰玲欧式构件厂,生意红火的他,只要是学校集资、灾区捐款、社会慈善等,他都会慷慨解囊。

  编号308 陈亚仙

  女,1964年出生,群众,岷县丰润糖酒综合批发部总经理。创业至今的十几年间,她吸纳退伍军人、大学生、下岗职工及低保户子女就业,资助群众文化活动,解决员工困难。2003年,岷县马坞乡遭受特大暴洪灾害,陈亚仙捐赠80箱方便面并赶赴灾区及时发放到了灾民手中。四川汶川大地震和舟曲特大暴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她捐资7000元奉献爱心。尤其是在岷县“5·10”灾害中,她第一时间组织运送救灾物资,并捐款捐物43000元。

  编号309 雷秋霞

  女,1958年出生,中共党员,平凉必创混凝土公司总经理。她坚持将党建工作作为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总抓手,促进了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先后投资9.5万元修桥修路;“5·12”地震后,她号召党员及职工捐款捐物,并将价值3万元的混凝土及时运送到援建村。5年来,累计支持公益事业30多万元,先后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20多人次,解决就业岗位80多个,上缴税金228万元。

  编号310 李永生

  男,1964年出生,群众,甘谷加林出租车公司出租车司机。他一个人支撑着一个家:母亲年逾古稀,女儿在大学读书,下岗的妻子在家照顾先天性脑瘫的儿子。2012年3月11日,当一位外地客人将装有8000多元现金和11万元银行卡的钱包遗忘在他的出租车上时,他选择了“完璧归赵”。这已不是他第一次在金钱和道德之间作出抉择,在他驾驶出租车的三年多时间里,他在车上捡到并归还失主的东西包括冬虫夏草、厨房用具、手机等,总价值超过20万元。

  编号311 桑宇东

  男,1971年出生,群众,陇南公路总段江洛收费管理所收费班长。2010年1月20日晚,桑宇东捡到一个内有1260元人民币现金和2张银行卡的挎包,他通过包内的证件信息及时联系失主,最终“完璧归赵”。2010年“8·12”陇南特大暴洪灾害发生后,桑宇东主动请缨,到抗洪一线参加公路抢险。平时对过往的抛锚车辆,他总是热心帮忙,经常给司机倒水、指路、解释绿色通道政策等。但在工作上他一贯坚持原则,收费中做到了应免不收,应征不漏,他所在的班组连续5年被所里评为“优秀班组”。

  编号312 马晓峻

  男,1978年出生,中共党员,临夏州峻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先后吸纳5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进入公司工作,并给他们提供学习、培训、工作的机会。公司成立13年来,共受理单位和个人客户网络、软件、电脑、办公等服务共计36400余件,客户满意度高达99.95%。在每年的开斋节和春节期间,公司都为困难群众送去清油、面粉等生活必需品。已累计送面粉500袋、清油300斤,为慈善事业捐款10多万元。从2004年开始,每年定期举办计算机知识培训及宣传活动。截至目前共举办乡镇信息化培训班27班次,电脑知识宣传活动65场次。

  四、甘肃省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

  编号401 尹寿永

  男,1958年出生,中共党员,兰州市殡仪馆高级整容师。十多年来,尹寿永与逝者打交道,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每天坚持提前一小时上班,十年如一日,从来没有迟到过一天,没有早退过一次,没有休过一天公休假。先后为8000多名逝者提供服务,从不因为工作岗位的特殊,索取回报。1997年,尹寿永和其他同志在为一对因车祸罹难的夫妇整容的过程中,发现逝者内裤里装有现金和银行存折共计17270元,他毫不犹豫地上交馆里,归还了丧属,赢得了丧属的肯定和赞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人生的终点站里,他默默地干了十多个年头。

  编号402 李本河

  男,1955年出生,中共党员,皋兰县黑石川乡敬老院院长,也是唯一的一名工作人员。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端屎接尿……没有假期,没有周末,李本河每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工作,三十年如一日。先后照顾了43名养老院的孤寡、智障残疾老人,并为34名老人养老送终,不是亲儿却胜似亲儿,不是孝子却披麻戴孝。可是在自己的亲生母亲弥留之际,他因为照顾养老院的老人们,未能见最后一面。

  编号403 田彬峰

  男,1974年出生,中共党员,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储运部检钳工。他勤于学习,刻苦钻研,仅过去两年时间里,他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优化方案达40余项,创造经济价值500多万元。今年4月份,田彬峰被确诊为胰腺恶性肿瘤晚期,但他毅然回到单位检修生产现场。被迫住院后,人在医院,心在单位,田彬峰成了躺在病床上的检修“总指挥”。他靠吃止疼药、注射吗啡抑制身体疼痛,三个月完成的400多页、近12万字的《储运部原燃料系统机械设备维修及故障查询手册》,成为酒钢第一本由技师自己编写的“教材”,对设备维检工作有重大实用价值。

  编号404 李洪启

  男,1935年出生,中共党员,金昌市金川集团公司退休职工。退休之后的16年里,李洪启带领小区退休党员和职工及家属,把白泉村西北角一个大型废弃垃圾场改建成了“老年林”绿化带,还组织成立了退休职工护林队,配合相关部门对废石山的规划平整,树木的选育,阀门管道的取用和管理提出建议。多年来,亲自培育树苗,采集花籽,无偿提供给单位和个人栽种。

  编号405 杨 静

  女,1978年出生,群众,金昌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从教以来,“用爱温暖聋生,用爱播撒希望”是她对孩子们无言的承诺。进行发音训练时,杨静让孩子们把手背放在她的喉咙上,挨个口对口、面对面地教,十遍,百遍,千遍,从不厌烦。为了让年龄不同、性格不同、残疾程度不同、学习兴趣和能力都不一样的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均得到和谐发展,杨静以“妈妈”的角色呵护教育她的孩子们,努力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做到了“爱无差等”。

  编号406 周尚智

  男,1952年出生,中共党员,甘肃大鑫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2006年退休后,带领一批下岗职工、退休职工和农民工,组建公司,并很快发展成为一家集青铜合金材料研发与生产的科技型、专业化民营企业,为我国电气化铁路(高速电气化铁路),高压(超高压)电力设备制造,矿山防爆工具、风动工具制造,航天、航空及国防军工发展作出了贡献。他诚信经营,热心公益,履行社会责任,依法纳税,以人为本,对待职工像亲人一样,深受职工群众拥护。

  编号407 田 勇

  男,1981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庆阳市公安消防支队西峰区中队中队长。参加工作以来,他共指挥参加灭火战斗1600余次,抢险救援517次,成功解救被困群众329人,从死亡边缘拯救了105条鲜活的生命。2010年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田勇主动请缨前往灾区抢险救援,带领救援队员连续奋战,共挖掘出5具遇难者遗体、3本存折、6张储蓄卡、受到前线指挥部充分肯定和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编号408 黄继龙

  男,1964年出生,中共党员,生前任环县木钵镇二合塬村党支部书记。2012年5月16日,在“双联”行动中,黄继龙开着自己的三轮车给贫困户送完最后一袋化肥,返程途中,因机械故障,翻车坠入谷底,因公殉职。在担任村组干部25年间,他带领群众兴修公路、盖学校、建水窖、覆地膜、种苜蓿、搞劳务,为改变二合塬村的基础条件、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操尽了心。他走东奔西调处矛盾纠纷,舍小家为大家,照顾孤残弱寡,被称为村里最喜欢管“闲事”的人。

  编号409 王雅文

  女,1964年出生,中共党员,成县妇幼保健站医生。她于2003年10月负责妇幼保健站工作以来,大胆进行改革,不拘一格引进启用人才,各项工作大有起色,各项指标成倍增长。她爱站如家,每天的上班时间超过10小时。主持制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160余项,组织实施了妇幼卫生项目,使全县的住院分娩率得到提高,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婴儿、新生儿死亡率大幅下降,实现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项目全覆盖。

  编号410 康岸桥

  男,1971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兰州市公安局交通治安分局刑警大队大队长。他于1993年7月从警后,一直战斗在打击犯罪“苦、累、险”的刑警第一线。仅2008年担任分局刑警大队大队长以来,带领全队破获各类刑事案件600余起,其中重特大案件578起,破获命案6起,连续4年交通治安分局命案破案率达到100%。共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429人,直接参与抓捕的逃犯11名。缴获赃款赃物折合人民币100余万元,追缴被盗抢汽车18辆,查缴假发票22000张,涉案价值20余万元。从中挖出抢劫集团36个,涉及成员130人。

  编号411 刘素花

  女,1971年出生,中共党员,白银有色集团公司铜业公司电解车间种板工段副工段长,党的十八大代表。1997年参加工作,分配到铜业公司电解车间种板工段始极片班组。一年四季在热气蒸腾的厂房里,带领工段员工干着属于男人们的重体力活儿,一干就是15年,让男工友们都刮目相看。凭着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科学的实验,她大胆改进生产工艺,每年都为铜业公司创收2000万元以上。她所在的班组实现了连续3年零事故,保证了生产的有序进行。

  编号412 赵清龙

  男,1968年出生,中共党员,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邮政局方山乡邮政所投递员。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赵清龙作为一名大山里的乡邮递员,服务全乡10个行政村76个自然村,服务面积189平方公里、1.4万人,平均每天往返45公里,投送邮件55公斤,累计总行程26.5万公里,足可以环绕地球6圈,投递报刊、邮件380余万件。16年来,他没延误一个班期,没丢失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100%。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他从点滴做起热心助人。16年累计为群众做好事3000多件,帮助一名又一名群众渡过难关。

  编号413 卜玉明

  男, 1965年出生,中共党员,生前系庆阳市人民医院肛肠科主任。1997年,卜玉明被医院调整到泌尿科专门开展肛肠专科疾病的诊治和手术,一干就是10年。10年里,他接诊了大量的肛肠专科病人,积累了丰富的肛肠专科临床经验。2006年被任命为肛肠科副主任,主持工作。他既当科主任,也当手术大夫,还当护理人员,更是勤杂工。在他的带领下,肛肠科开展的痔上粘膜环切钉合术等三项手术,成功率达到100%。仅2011年,肛肠科就做了400多例手术,每一例手术都是卜玉明亲自主持完成的。最多时他一天要做6例手术。2012年2月15日,在做完他人生最后1例手术后,突发疾病,猝然离世,年仅50岁。

  五、甘肃省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

  编号501 许志明

  男,1968年出生,群众,兰州威立雅水务有限公司职工。面对家庭接二连三的打击和遭遇,十几年来,他和妻子无怨无悔地照顾着突发脑溢血的父亲和患有壹级精神分裂症的母亲,直到2003年父亲去世。2008年,他的妻子经多家医院确诊为高危胆管癌晚期。手术后,他精心在重症室监护和照顾妻子五个月后,妻子也不幸离开人世。

  编号502 李积禧

  男,1947年出生,中共党员,嘉峪关市统计局退休干部。面对患有颅内结核性肉芽肿瘤的妻子,他用全部的心血和精力,争分夺秒,倾其所有,来换取妻子的生命延续,使妻子从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到生活能够自理,得到了第二次生命。

  编号503 徐传荣

  女,1965年出生,群众,酒泉市肃州区东环北路15号院居民。家里上有80多岁瘫痪在床的公公,下有三个儿女,夫妻两人都没有固定工作,靠打工维持生活,却做到了数十年如一日的悉心孝敬瘫痪公公、多病婆婆。

  编号504 张金花

  女,1964年出生,群众,张掖市高台县城关镇环卫大队工人。靠摆地摊、销售干果和干零活维持生活的她,二十年如一日照顾着公公、婆婆和多病的丈夫。公公去世后,丈夫又患了肾病综合症。为女儿的学费、丈夫和婆婆的医药费,她一人打着几份工,挣钱维持这个不幸的家。丈夫于2008年病逝后,邻居们都劝她改嫁,而她却态度坚决,始终如一地照顾着婆婆和女儿。

  编号505 王建春

  女,1971年出生,中共党员,金昌市金宇粮食购销储备公司员工。十年前,夫妻俩双双下岗。十年来,王建春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多病的公公、婆婆。后来,外出打工的丈夫又患上脊髓性颈椎病,瘫痪在床,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她毅然挑起家庭重担。在她的照顾下,60多岁的婆婆身体逐渐恢复,丈夫病虽未痊愈,但也能达到部分生活自理。

  编号506 张秀梅

  女,1962年出生,群众,白银市白银区王岘镇三合村农民。她30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精心照顾年迈的公公、婆婆。如今已经95岁高龄的公公和85岁高龄的婆婆在她的悉心照顾下是村里公认的老寿星。

  编号507 裴新兰

  女,1970年出生,群众,定西市临洮县中铺镇红柳村农民。她与丈夫龚大明结婚后,面对年已花甲的婆婆、丈夫因病早逝的大哥留下的遗腹子侄儿,还有丈夫的二哥、二嫂以及他们的三个孩子这个九口之家,有人劝她自己过日子时,她却义无反顾地承担起“经营”这个特殊家庭的责任。

  编号508 杨爱花

  女,1973年出生,群众,定西市渭源县秦祁乡白土坡村鹞子岘组农民。1999年,丈夫因车祸致残,杨爱花“不抛弃、不放弃”,在精心照顾丈夫的同时,还在自家门口开了个小卖部,在她下地时让丈夫能和村上人说说话。自己默默地照顾着年老体衰的公公、婆婆,承担着屋里屋外所有的农活、家务事。有人劝她将两位老人送到哥嫂家,以减轻家里的负担,杨爱花却始终不肯。

  编号509 陈葡萄

  女,1966年出生,群众,平凉市华亭县上关乡水联村水联社村民。在过去的20多年,她和丈夫精心照顾着多病的婆婆和三个聋哑、痴呆的亲人。丈夫的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都是先天性聋哑人,而且伴有智障。为了维持这个特殊家庭的生计,丈夫长年到外地去打工,她一个人操心着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无怨无悔。

  编号510 第小妮

  女1974年出生,群众,庆阳市邮政局招聘邮政员。8年前,她的丈夫高军伟遭严重车祸,落下了高位瘫痪。她对瘫痪的丈夫不离不弃,细心体贴地照顾着,8年来从来没有间断过。

  编号511 李欢欢

  女,1970年出生,群众,西和县人民医院合管科科长。每天紧张忙碌的工作结束后,她便匆匆回家做饭、洗衣、伺候老人、照顾孩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精心照顾着奶奶,她从来没有抱怨,直至奶奶安详地去世。奶奶去世后,公公由于心脏病和脑中风的后遗症,言语不清,卧床不起,婆婆也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她从帮公公穿衣、洗漱、喂饭、按摩、洗脚、通便做起,精心呵护着两位老人。

  编号512 李玉莲

  女,1962年出生,群众,和政县松鸣镇中心村八社农民。李玉莲出生在一个极其贫困的农民家庭,父母养育了四个残疾智障的哥哥和健康懂事的她。成年后为了照顾体弱多病的双亲和四个残疾智障的哥哥,她作出了一个至今没有后悔的决定,留在多灾多难的家中跟父母和哥哥们一起共患难共生活,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生活的重担。2007年丈夫因车祸不幸身亡,丢下了一双未成年的儿女,她毅然扛起了八口之家的生活重担,侍奉母亲,照顾智障的哥哥们,抚养着自己的儿女。

  编号513 胡永治

  男,1962年出生,中共党员,甘肃省林业厅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干部。为了照顾瘫痪的父亲和患严重哮喘伴老年痴呆症的母亲,接近知天命之年的他,至今未娶。二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伺候在双亲身旁。在他的精心照料下,母亲于2011年高龄去世。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9-2012 甘谷加林出租汽车有限公司